山花盛开时节,我慕名来到回龙山寻访。
回龙山地处紫云、罗甸两县交界的麻山地区,这里山高林深,沟壑纵横,险峰林立,素有“十里仙山”之称。
沿着古驿道缘崖拾级而上,行至半山处,仰见关隘口向隅耸立着双岫,岫前峭壁有生成粉白一副“对联”,传说为诸葛亮巡游所题,当地人称之为“无字天书对子山”。
顺着岫下往前走,石径顿然消失。仔细探究缘由,原系崖壁古树上垂下无数条青藤,遮掩住隘口,形成天然门帘。撩开“门帘”,隘巷古道苔绿,曲径通幽。一阵清风拂来,片片红、绿花瓣纷纷扬扬,从天而降,散落于石阶,暗香飘溢,沁人心脾。一群群翠鸟振翅低语,似乎在向远方游客倾诉一腔情话。
下完古驿道,眼前豁然开朗:远处群山环抱,紫气缭绕,松涛阵阵;近处奇峰毓秀,流水潺潺,百鸟啭鸣,合奏成一首悠远的高山流水曲。山脚下,残垣断壁依稀可见。一片片竹林青翠欲滴,掩映着几户农家。深山里不时回荡着牧童的嬉闹歌声。我循声走进寨子里,一位中年男子热情地招呼进屋,寒暄未了,便摆上香喷喷的腊肉、香肠,斟上满碗酽酽的醇香米酒,一席人围着火堂对饮畅谈,半醉情酣时依依惜别,踏着夕阳,来到庆云庵所在地。
庆云庵位于回龙山中间,鸡鸣两县,绝顶眺望,周围山脉逶迤回旋,自西而东,继而转座南北,气势雄伟,犹如一条盘旋着的巨龙,故名回龙山。依傍的大、小山峰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,有令牌山、马鞍山、罗汉晒肚、天梯山、仙桥、天马传书、香炉香缸、金钟玉磬、观音坐莲、仙人抬轿、当关护法、青狮回顾等,远近层峦叠嶂,树木蓊郁,旷远幽静,内藏千种奇景,情趣无穷。据史料记载:早年,一位姓郑高僧历尽艰辛,远道跋涉,云游到此,遍观仙境,赞叹不已,称道“十二福地”。遂设立士林禅院,聚集黔、粤、湘、鄂数省佛道之士,于禅院听演授道。弟子之众多,成为佛家景仰之圣地。上世纪四十年代末,众弟子从省内外捐资扩修佛殿,营建善佛堂。在佛仙真金容塑像落成之际,名儒卢运华居士题撰功德碑文,引经据典,洋洒万言,重笔介绍我国佛教演变历史。文章在描述回龙山胜境时归纳道:“……古谚云‘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’,人不在巧,有道则圣。”神妙地点化处人间真景的哲理。
当晚霞染红了回龙山的时候,天山共融一色,闲庭中的栀子花不时散发处迷人芳香,陶醉了的游客不知身在何处,自然忘记了归途。